⒈ 憂傷貌。
⒉ 驚懼貌。
⒈ 憂傷貌。
引《漢書·成帝紀》:“朕惟其難,怛然傷心,夫‘過而不改,是為過矣?!淞T 昌陵?!?br />《后漢書·獨行傳·譙玄》:“竊聞后宮皇子產而不育。臣聞之怛然,痛心傷剝,竊懷憂國,不忘須臾?!?br />金 王若虛 《感秋》詩:“怛然感時心,自亦不能釋?!?br />清 張履 《<意苕山館詩>序》:“誠使當涂諸君子見之,怛然有所傷,炯然知所戒……則詩人之為功於詩,良不少矣。”
⒉ 驚懼貌。
引《列子·黃帝》:“我內藏猜慮,外矜觀聽,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內熱,惕然震悸矣?!?br />《漢書·杜鄴傳》:“臣聞野雞著怪, 高宗 深動;大風暴過, 成王 怛然?!?br />唐 韓愈 《石鼎聯句》序:“道士倚墻睡,鼻息如雷鳴,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
宋 蘇軾 《夜夢》詩:“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span>
⒈ 傷心的樣子。
引《后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譙玄傳》:「臣聞之怛然,痛心傷剝?!?/span>
⒉ 驚愕的樣子。
引《列子·黃帝》:「怛然內熱,惕然震悸矣?!?/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