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李商隱《劉叉》:“后以爭語不能下諸公,因持愈(韓愈)金數斤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韓愈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辭。后謂為人作墓志而稱譽不實為“諛墓”。
⒈ 韓愈 為人作墓志,多溢美之辭。后謂為人作墓志而稱譽不實為“諛墓”。
引唐 李商隱 《劉叉》:“后以爭語不能下諸公,因持 愈 ( 韓愈) 金數斤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 劉君 為壽?!?br />宋 蘇軾 《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詩之三:“朝來又絶倒,諛墓得霜竹?!?br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孫文正取四城》:“以為諛墓之文,例多溢美?!?br />朱東潤 《論傳記文學》:“是不是可以把 唐 宋 八家的神道碑、墓志銘、行狀這一類的文字作為我們的范本呢?當然不可以,因為這些作品,大半是為了諛墓而作?!?/span>
⒈ 嘲笑為人作墓志而稱譽不實。
引《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后以爭語不能下賓客,因持愈金數斤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弧?br />宋·陸游〈題齋壁〉詩:「作碑諛墓已絕筆,?史藏山猶苦心?!?/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