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儒家哲學用語。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睔v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漢鄭玄認為“致知”是使人“知善惡吉兇之所終始”;宋朱熹認為“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明王守仁則認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參見“致良知”。
⒈ 歷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 漢 鄭玄 認為“致知”是使人“知善惡吉兇之所終始”; 宋 朱熹 認為“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明 王守仁 則認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參見“致良知”。歷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 漢 鄭玄 認為“致知”是使人“知善惡吉兇之所終始”; 宋 朱熹 認為“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明 王守仁 則認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參見“致良知”。
引儒家哲學用語。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span>
⒈ 推極知識。
引《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