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到了這一天,人們要在一起吃飯、貼春聯、貼倒福、放鞭炮,等活動。
2.禮儀是一個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標志之一;實在人們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傳播、繼承,相沿成習,戟沉下來,被廣泛接受。
3.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實現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也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4.我們應批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
5.個人的體面與尊嚴,平等,自由等等概念,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是沒有的。
6.青磚碧瓦,雕梁畫棟,古樸典雅,蘊含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7.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最怕一輩子太享福,太順利,太平安了。沒有憂患意識,象吃了毒藥一樣,把自己毒死了。
8.飲酒是中國人傳統文化之一,很多男士都喜歡淺嘗杯中物,尤其在社交場合當中。
9.因為意識到老師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強調尊師重道,尊敬老師在中國早已上升到道德標準,卻忘記了,正因為老師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老師其實也應該尊重孩子。有了對個體生命的尊重,才能有對個體生命的正確引導。
10.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
11.傳統文化與國際潮流在這里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12.在思想史研究中,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倫理為本位,在海內內外已成為絕大多數學者的共識,但這本位不僅表現在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對儒家倫理的認同,還深入中國人衣食住行的消費生活,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無所不包的文化,主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
13.我國傳統文化崇尚禮義、智慧,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提倡心平氣和、中庸之道。
14.汲取傳統文化中人格塑造理論與實踐的精華,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對青少年進行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15.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鄉村社會文化是如何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發展相適應,將農民牢固的固化在土地上,并通過文化觀念的內化塑造中國農民安土重遷的文化心理,從而進一步固化中國社會結構。
16.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17.我國傳統文化較之于外國文化自有特色,不應妄自菲薄。
18.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19.無論是哪股大潮,都沒有以儒家文明為骨干的傳統文化安身之地。
20.傳統文化中的審美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設計思想,而現代設計思想反過來又影響著傳統文化審美觀念。
21.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2.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思想中充滿了哲理與思辯,可謂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導企業管理實踐中時,需要將其操作化為具體的行為準則和經營理念。
23.博大的傳統文化和延綿不絕的中華文明,“千金一諾”、“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類的美談佳話永留史冊并體現在實際生活中。
24.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面鏡子,它折射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畫面和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25.匹夫有責等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思想,我們應當汲取精華,剔除關于"氣"的熟悉上的糟粕,讓酒色財氣回到它們本來的位置上去,在人的正確把握下,發揮出它們應有的作用,顯示出它們應有的光彩。
26.一個人事業要成功,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是十分關鍵的。在咱們的傳統文化中,這叫做“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每臨大事有靜氣”。
27.沒有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沒有誠信的民族是民族的悲哀。誠信,是中國古代社會人際關系的精神紐帶,也是人際關系的最高原則,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
28.雖然本展覽的規模,對文化發展無法提供宏觀性的觀察,但此六位作者的表現正好形構了當代具體而微的創作體制,不論從傳統文化出發、或從批判社會、或從藝術自主性的角度來看,都各具特色且值得深入探討。
29.我在哈佛法學院還看過一部介紹我國南京某法院為一對打離婚的年輕夫婦作調解的記錄片,教授還特地為此作了說明,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各類成功調解的思想基礎。
30.錢玄同以態度的激烈與說話的不留余地為后人詬病,他主張廢除漢字改用羅馬字母代替,究其實倒未必一定是要取消漢字本身,而是要以漢字為突破口,系統地清理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