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春節話題征文800字7篇
傳統節日春節話題征文800字怎么寫?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與教育,因此征文的內容選擇主要是頌揚和體會??傊龅窖圆浑x題,題言一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春節話題征文800字,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歷史,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如淘金一般層層篩多余的泥沙,留下金石,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我要說的是我們傳統節日中的春節。
春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民族最重視的節日。在我的家鄉——湖南長沙的春節又與傳統的春節不同,別具一番湖湘風味。
第一味:慢。
長沙的春節真的是很“慢熱”。臘月七,八時,雖然街頭還是與平常無異,可在那些如迷宮般蜿蜒的小巷中,幾戶人家在家門前假期一個個用防水材料制成的箱子。這是,正是熏臘肉的好時節,智慧的人們用谷殼,稻殼與花生殼作燃料來熏制魚肉,一邊以來年保存與食用。就這樣,在熏出的植物與肉類混合出的清香中,大年三十到了。
第二味:鬧!
年三十,人們團聚在家中吃團年飯,看春晚,所以大街上也冷清了許多。初一,也是差不多的樣子??傻搅顺醵?,街上的人多了起來。個個穿新衣,帶新帽。到了步行街,更是人氣滿滿,小吃店的隊伍排到了鋪子外頭,服裝店里,試衣試鞋的顧客更是摩肩接踵。而這一切喜慶氛圍的中心,是火宮殿的廟會。
第三味:奇。
要說起火宮殿的廟會,那真是奇!對孩子們來說,仿佛就像來到了游樂場。廟會里什么都有,雖然只是一些小物品,小玩具,小食品??蛇@些是孩子們的一切。他們可以買到小巧玲瓏的口琴,栩栩如生的泥人,各式各樣的古代銅幣??勺钗说哪^于那些用葉子編織而成的小蟲子,小動物了?!奥槿鸽m小,五臟俱全?!边@句俗語就是對這些工藝品最高的評價??吹睦哿?,去買糖畫的老爺爺那去“轉”個“齊天大圣”邊逛邊吃,不亦快哉!
第四味:“香”
既然已經到了火宮殿,逛了廟會,為何不去火宮殿中來些熱氣騰騰的小吃呢?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臭豆腐是必點菜品經過秘方鹵制的豆腐,過油炸得外焦里嫩,散發陣陣“異香”,趁熱淋上湯汁。一口咬下去,湯汁在舌尖迸開,蔓延帶舌頭上的每一處,不論是老饕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忍不住吃第二口。
熱鬧的氛圍一直延續到初七,大人開始上班;孩子們要過了元宵節才開始上學。但,春節已經過去了。這便是我們的節日——春節。一個別具湖湘特色的春節。
在一遍遍的春晚重播中,聽著孩子無憂無慮的笑聲,看著他因為開心做出各種搞怪動作,不僅感嘆自己已經年過而立,同時也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年味。
年味是撒歡的假期。在“80后”童年回憶里,春節顯得格外長,可以說我們的春節從一份潦草的“寒假公約”就開始了,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里,即便沒有手機、微信,一群年齡相仿的孩子每天都能步調一致地“赴約”,或是滿村、滿街地瘋跑,或是蹲在煤堆跟前“專注研究”,或是到枯草地里發現“新大陸”,如果再有場大雪那更是錦上添花,這些算是為“新年狂歡”熱熱身。
年味是長輩的忙碌。大年三十對于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來說,算是春節假期的“中場休息”,從早晨開始長輩們陸續“就位”,煮漿糊、換春聯、擺桌子、準備年夜飯,看著大人們忙忙碌碌,說著家長里短,和睦的氛圍讓當“觀眾”的孩子們倍感安逸。推杯換盞的晚飯以后,放鞭炮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時候家里大一點的孩子已經不甘心再當一名“觀眾”,而是積極參與。爆竹聲聲中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孩子的歡笑和尖叫,記憶猶新的是童年的這份天真無憂。
年味是空氣里的“硝煙”。大年初一早晨,彌漫在空氣的火藥味,才是“80后”正宗的年味記憶,更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拜年結束后,拿起火柴,拿起一根香,孩子們的春節真正開始了。孩子們聚在一起,腦洞大開,利用身邊一切能利用的瓶瓶罐罐,測試著手里鞭炮的威力,這個時候往往不是勇氣最重要,而是“創意”最重要。想法獨特的孩子,會得到其他孩子的稱贊,但是也可能以家長的一頓胖揍為代價,這種稀稀拉拉的鞭炮聲往往能響到開學前。
每當朋友聚在一起,眉飛色舞地談論童年春節時,總會不經意地抱怨年味越來越淡,或許是因為我處在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還沒有來得及“細品”,社會就已經翻天覆地。我們在感慨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符號的同時,更應該讓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那股春節喜慶勁兒不變,讓凝聚家族成員的那頓團圓飯不變,讓中國的核心“年味”得到傳承。
每每春節,人們總是念叨著一句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就是說不論千山萬水,也不論高低貴賤,過年時都要回到老家、和親人團聚,這才是我們中國人的年味。
今年除夕夜,我頭頂星夜趕回了老家。站在老家的窗臺上,我眺望著遠方潾潾的月影下,寂寥的山路旁,家家戶戶星星點點的大紅燈籠和彩色燈光點綴在原野上,美不勝收。突然,眼前升起朵朵禮花,繽紛絢爛地在空中綻開,如同朱砂落在白紙上,暈染成一片丹霞;又似孔雀展開了纖長的尾羽,碧綠的花火占滿了大半個天空。我在心底感嘆道:“只有家鄉的煙花才有鄉情鄉味啊!”
過了年三十就是大年初一,我們開始正式慶祝新年啦。雖然去年的疫情駭人聽聞,但今年春節時終于歸于平靜,大家終于可以坐在了一起享受濃濃的年味了,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感謝我們的祖國,也感謝每一個為國奉獻的普通人。我的心里像有一只小鹿在亂撞,一會幫母親數紅包,一會幫父親清點禮品,迫不及待地去奶奶家拜年。
到了奶奶家,濃濃的年味就包圍了院子:龍飛鳳舞的春聯,紅紅火火的燈籠,地上四散的紅爆竹,臘肉的香味……讓我仿佛身置喜慶的典禮。大門是敞開的,歡迎著四方來客,我趕緊走進去,笑著向各位長輩親戚拜年:“新年好,新年好!”大人們也回以祝福。
菜已經上桌了,坐在我對面的奶奶眼睛瞇成了一道月牙,笑瞇瞇地看著大家歡喜的樣子,這些菜都是她的杰作,所以她也格外開心,魚尾紋中漾出一絲親切。我和父母以及伯伯們,都右手舉起酒杯,站起身,將手臂伸直去碰杯。杯中琥珀色的液體在晃蕩,在祝福聲中,碰杯的聲音也響得異常清脆。
我的身邊坐著幾個六歲左右的表弟,我拍拍他們的頭,嘴角勾勒出一道弧線,笑著給他們講著花木蘭的故事。我又拿來幾個紙杯子,攬過飲料瓶,將紙杯一一排開,再小心翼翼地倒入果汁,分發給小表弟們。我身后的大人們,有的在聊今年誰長高了、誰長胖了,有的在聊最近頭條里的奇聞軼事。
菜一盤一盤地吃完,酒一杯一杯地喝完,最簡單的酒飽飯足,我卻覺得毫無俗氣,這樣過年才有味!我愿國泰民安,我愿每年都這樣過年!
春節,又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過個幸福春節,是家家戶戶最簡單、樸素的心愿。怎樣才是幸福的春節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有了自己的理解。
團聚,是一種幸福。很多的家庭現在都有三處家,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自己的“小窩”。平時很難團聚在一起,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相聚。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桌上,談論的是過去的往事,開心的事分享出來,一起哈哈大笑,這樣的快樂就是幸福;傷心失意的事借著酒勁傾訴出來,家人你一言我一語幫你排憂,寬慰你,這樣的感覺就是幸福?;蛘呤裁炊疾徽f,做一個吃貨,盡情享受著家人精心準備的美味佳肴,滿足自己的大胃口,那也是幸福。
陪伴,是一種幸福。我的曾祖母因腿腳不便,已經有多年沒有出過家門。過春節的時候,選了個風和日麗的晴天,爸爸媽媽和我在小汽車里搬上她的輪椅,一起駕車帶她到太湖灣旅游度假區轉轉。曾祖母坐在車里看向窗外,一路都在驚嘆沿途風景的變化,嘴里不停地叨叨:“啊,這里怎么這樣啦?那里怎么不認識啊?哎呀,不得了,原來幾年沒出來,我們鄉下也變得像城里一樣氣派了!”我坐一旁一直興致勃勃地給她講解,這里是什么地方,這里有什么好玩的……花了小半天的時間我們帶著曾祖母把整個太湖灣度假區轉了一遍,回家的途中,曾祖母臉上的笑容好像變得燦爛了很多,我又好像看到了她眼里閃著淚光,不知道是太久沒有出門的激動,還是對現在幸福生活的感觸,我也分不清。后來聽外婆說,那次出門回家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曾祖母在村子里逢人就是繪聲繪色地描述那一趟出行的見聞,話語里滿滿透著孩子們對她孝順的自豪,透著對幸福生活的滿足。而我也從這件事上深深地體會到,對于曾祖母這樣的老人家來說,有子孫的陪伴讓她不覺得孤單,就是她心里的幸福。
幸福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用你有很多很多錢,不用創造多么好的生活條件,只需要一家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每個人都愛自己、愛家人,它就會在我們的心里生根,只要大家都用心,它就能發芽,滋生成長出“幸?!?。
我很高興,這個春節過得這么有意義,更讓我理解和體會到了幸福真正的含義。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你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二十三是過小年,這可是非常有講究的,因為這天是灶神爺上天述職的日子,需要放炮竹來送走灶神爺,還擺放一盤糖,必須是芝麻糖,這就是說讓灶神爺的嘴巴吃了這糖嘴就會變甜,在天上述職的時候只會說好的方面,上天就會賜福于民。
到了除夕也就更熱鬧了,一大早起來就不停的忙活,貼對聯,最重要的就是包餃子哦。有一句民間諺語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也象征著團圓和吉祥。鞭炮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鞭炮聲代表著大家對新年到來的慶祝。除夕夜放鞭炮,那是為了迎接小年送走的灶神爺,他回來了,陣仗一定要大,熱熱鬧鬧的迎接灶神爺回家過年。每每這時,我就站在院子里,欣賞那轉瞬即逝的煙花,清藍、淡紫、淺黃、玫紅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好似重現的天宮花園,雖然美麗,卻也轉瞬即逝。可它卻從未嘆息,也從未恐懼,而是盡其一生,綻其華美,與我們一同分享它短暫而又絢爛的一生。它不僅給人們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而且預示著美好的開始。
不一會兒,廚房傳來了陣陣香味,我閉眼細細的聞,有糖醋排骨、宮保雞丁,還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哇哦!今晚有口福嘍!二話不說,我就沖進廚房,趕緊幫忙把美味端到餐桌上,迫不及待的開始滿足我那無底洞一般的胃。吃飽之后,我舔了舔嘴,滿足的拍拍我那吃的圓滾滾的肚子,舒服的坐到沙發上看春節聯歡晚會,那叫一個享受啊!
大年初一,換上新衣服的我就開始了討要壓歲錢之旅,“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也就成了我的口頭禪。有時我和老爸老媽一起打撲克,賭注就是壓歲錢??上О。看味紩焕习掷蠇屄撌挚?,那叫一個慘吶!可是后來不知道我怎么了,我就像是賭神附身一般,慘敗的局面一下子被我扭轉,我贏了!噢耶!
其實過年不單單只是節日,它也代表著新的開始,新的一年,新的氣象。在這新的一年里,我們要更加懂事,更加用心去規劃這一年,讓來年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吉(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
春節,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作為中國人,春節是一年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人們心靈上的一種慰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恰到好處的展現了春節的魅力。他向往著希望,期待著幸福,比喻著春天就要到來。每年,數以萬計的國人在春節前從世界的各個角落向著一個方向奔波——回家,這被成為“春運”。春運的形式有很多,或乘坐飛機,跨越天空飛回家鄉;或乘坐高鐵,在陸地上,縮短與家的距離;或騎著摩托車,頂著風雨,不怕嚴寒,奔波到家中。不過,每種方式都代表著中國人對春節的看重,因為,這是為了團聚!
每次提到過年,腦海中回憶的便是與家人歡聚一堂,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聽著煙花爆竹聲,一起聊天、暢談……的確,春節就是如此,他可以使漂泊在外的人回到家中,他可以使各奔東西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他可以使你難忘,使你快樂,最重要的,它可以使你幸福。每逢過年,大家還有說不完的話,年輕人之間會一起“吐槽”春晚,辭舊迎新;老人之間會談天說地,回憶往事;而中年人之間,會回顧過去,展望新年。總之,春節又有一種力量,他可以使人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天,送不完的問候與祝福。而如今的春節,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展開:搶紅包,看花燈,逛廟會,旅游度假……每一種方式都是一種獨特的意境,獨特的氛圍,都表現人們對春節的渴望,對幸福的渴望。
中國有春節,外國有圣誕節,而我認為春節與圣誕節最不同的,就是圣誕節代表一種祝福,一種祈禱,一個享受生活的假期;而春節除了祈福,更看重于團聚與一種歸屬。我們可以把春節比作一次機遇,這是一次休息的機遇,一次回家的機遇,一次幸福的機遇。
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是唯一一種父母允許子女長大后依然回家的動物,而春節作為展現這種習性的最好的機會,一直被人們注重。因為人們可以在其中找到團聚的幸福,一種回家后的歸屬感。浮于表面來說,春節是為了團聚,是幸福的,更深層次的講,春節代表著辭舊迎新,代表拋去舊年中的困難,規劃新年中的事業,代表一種真正的享受生活!
春節,回憶,享受,期盼!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每一個中國人最期待的節日,也是一家老小團圓最重要的節日。我在這春節里也享受著濃濃的年味。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所以一進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忙開了,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我一接到放寒假的指令就馬不停蹄地飛奔老家,最開心的就是和爺爺一起上街。爺爺一大早就騎著電動三輪車載著我,上街購置各種各樣的年貨:春聯、煙花,還有各種口味的糖果和水果等等。直到三輪車的后備箱都放不下,我倆才心滿意足地回家了。雖然這樣的場景每年都在重復上演著,可我的心里依舊感到滿滿的新鮮和幸福,大概這就是年特有的味道吧!
購置好了年貨,到了臘月廿三,送完了灶王爺,我們家就到了最忙碌的時刻,全家出動開始做過年的包子了,在我們老家,包子稱作饅頭。爺爺奶奶拿出早幾天就準備好的發酵引子,搬出一盆盆現做好的餡料,咸味的有薺菜肉餡、蘿卜絲肉餡、青菜肉餡,甜的有紅豆沙餡、黑芝麻餡,爺爺說這象征著五福臨門,多好的寓意啊!接著鄰居們也來幫忙了,只見他們把面團分割出均勻的小份,然后攤開面皮,包上餡料,把皮子折成均勻的十幾道褶子,聚攏、捏緊,一個圓滾滾、白胖胖的包子就做好了,然后再把它們一個個擺好在蒸籠里,擺滿圍成一個同心圓。這時候大灶上的水也燒開了,蒸籠放在大鍋上,大火燒開幾十分鐘之后,屋子里被一時半會散不開的水汽氤氳的煙霧繚繞,隨著揭開蒸籠,面香夾雜著菜香立刻讓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蒸好的豆沙包,顧不上燙,一口咬下去,軟軟的面皮裹著豆沙的香甜吃到我的嘴里,滑進我的胃里,把我的饞蟲全部引出來了,三下五除二,香甜的包子就這樣被我“消滅”了,真甜呀!我想,我吃進去的是包子,到達我內心深處的卻是家里才有的年味吧!這種味道是期待、是忙碌、是團圓、更是深植在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一種幸福!
這不,吃著吃著,在外上班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吃著吃著,最熱鬧的大年三十就來了,和家人一起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伴隨著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聲,新的一年就這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