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聚人心。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人人有責,需要人人出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關于疫情防護措施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疫情防護措施的演講稿1
當前,源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現,引發廣泛關注。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家衛健委到武漢當地政府,從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到廣大人民群眾,政府、社會、醫院和個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動起來,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強大合力。
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覷,更要考慮爆發的特殊時間和地點。臨近春節、正值春運,人員流動性激增;而武漢地處九省通衢,東西南北的人流匯集于此,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傳播的風險和防控的難度。如何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動的背景下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確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限度保障回家過年,這是對治理能力的考驗,決不能有半點掉以輕心,必須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高度戒備、共同應對。
病毒感染與每個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關,因此,抗擊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門和醫護人員的事,更是每一個個體的事。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從個人而言,提升科學素養和醫療知識水平,并養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習慣,不僅是對個人健康負責,更是在減少疫情傳播途徑。在春節期間人口的大規模大范圍流動的背景下,對公眾的衛生教育尤其需要進一步“下沉”,讓防控的共識與知識,能在更大范圍內成為日常的生活習慣。同時,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現鏈式傳播,我們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聽風就是雨,更不要造謠傳謠;我們需要嚴陣以待,但不度恐慌。每個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與安全,以實際行動營造干凈的生活環境和理性的輿論生態,就能對政府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補充,真正形成滲透到每個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
這幾天,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線,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廣發被隔離,武漢15名醫務人員被感染……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救治工作第一線,他們對健康的守護、對生命的看護,展現著醫者仁心的品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更說明,從政府到社會,從醫護人員到普羅大眾,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戰勝疫情,我們本來就應該是一個休戚相關、有機互動的命運共同體。
政府嚴防死守,醫院全力以赴,個人管好自己,各部門密切配合,東中西地域協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讓自己的“小家”享受團圓,讓中國這個“大家”更加安全。
關于疫情防護措施的演講稿2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也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但它同時也是鼠疫、SARS、冠狀病毒等許多病原體的攜帶者和自然宿主,違法獵捕、獵食野生動物存在各類疫病傳播的安全隱患,為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我向全校師生發出以下倡議:
一、認真學習保護野生動物及防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相關知識,積極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保護觀念;
二、摒棄“野味滋補”的偽健康觀念,不以食用野生動物為樂,不以用野生動物招待來客為榮。不參與并自覺抵制亂捕濫獵野生動物行為,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環境;
三、自覺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爭當學法、知法、守法、護法公民,積極配合林草局及森林公安依法打擊非法獵捕、濫殺、出售、販賣、收購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違法行為;
四、發現不明原因受傷、病危、死亡的野生動物及時向林業和草原管理部門報告,禁止徒手抓拿,食用或出售。
市民朋友們,“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保護生態,維護人與自然和諧關系,共建生態文明,造福子孫后代!為此,我們向廣大師生發出倡議:保護、拒食、拒售野生動物,爭做文明公民。
關于疫情防護措施的演講稿3